站稳讲台--内训师课程内容开发&授课技巧 课程背景: 人生病了需要找医院的医生来治,但企业得病了最好自己治,因为这种治疗的“靶向性”更明确。 培训是治疗企业病的常用手段,但作为强身治病的重要手段,内训课程的开发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员工质疑和抱怨。 其核心原因有以下三点: 1 药不对症 医生开药前一定是一番细致的“望闻问切”。而内训师开发课程的依据,往往是简单的调研或领导的吩咐,甚至靠假设臆断。“因”找错了,“果”将不“果”。 2 课品不高 很多治企业病的药就藏在员工脑子里,关键是能否有效萃取出这些“药材”的有效成分。如果仅仅靠东拼西凑、照猫画虎式的抓药,药效肯定大打折扣。 3 开发门槛过高 其实这些道理,开发者都懂,那为什么很少有人做到呢?因为过程太难了。经典的课程开发流程详实而严谨,但对于内训师来说太过复杂,很难被运用起来。 内训课程的开发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,同时又得简单、容易上手。 本课程依据经典的课程开发理论,结合企业内训师实际状况,经过简化改装而成。保留核心环节,去除过于繁琐部分,经过“傻瓜化”改进,具有“一听就会,一用就有效”的特点。 课程收益: 1、帮助内训师了解基本的课程开发流程及对应要点 2、帮助内训师具备初步的开发新课及优化原有课程的能力 3、能够借用结构的方法,设计有效的开场、知识讲解、总结收尾环节 4、戒除常见“口、眼、身、手、走”方面的错误,提升内训师的职业风范 5、改变“一言堂”式的教学,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充分且有效的互动环节,以保障教学对象的主动参与 课程时间:2天 讲练占比:讲师讲授:学员演练 ≈7:3 授课对象:企业内训师、培训管理者、有带教职责者 产出预期:无明确产出,以赋能为主(具体需沟通后再定) 建议人数:10-35人最佳,可适当上下浮动 授课方式:理论讲授、案例分析、实操演练、多个游戏化互动 特别说明:此大纲为标准版,实施前会根据调研结果再出一个针对性的版本 课程大纲: 模块(1)课程内容的开发 引入篇 好课程的三个标准 1.言之有物聚焦问题 2.言之有序便于记忆 3.言之有趣干湿搭配 一、先定人 再定题 把课程讲到学员心坎里 1.三轮聚焦 梳理业务痛点 2.两个维度确定刚需课题 确定自己待开发的课程对象/主题 二、定目标 课堂上需要完成的KPI 1.制定教学目标的意义 2.教学目标的格式要求 3.教学目标的三个原则 制定课程的教学目标 三、定干货 搭结构 萃取个人经验 定干货 1.缺干货的表现 2.干货的构成 3.细化颗粒榨干货 结合给定主题,以小组为单位,共同梳理课程框架 搭结构 1.合并章节 2.章节命名 2.搭建结构 四、定形式 干湿搭配拒绝枯燥 1.搭配案例(文/图/视频) 2.搭配教学活动 3.课程“心电图” 结合给定主题,优化教学形式 五、定评估 检验目标的达成情况 1.知识类:评估记忆程度 2.技能类:评估应用程度 结合给定主题,制定评估方式 六、定标题 让学员蠢蠢欲动 1.课程标题 2.章节标题 结合给定主题,制定标题 模块(2)授课技巧 引入篇 建认知 明理念 1.什么是成功的培训 2.分享/演讲/培训的差别 3.内训师授课常见的问题 4.课程的不同类型 为给定的教学案例 挑毛病、做优化设计 一、塑造讲师的职业风范 1.用声音塑造气场 2.用肢体拉近距离 3.快速化解紧张感 4.意外情况的应对 运用声音及肢体语言技巧,以搭档的形式进行现场演练 二、开场“勾” 抓住眼球 激发兴趣 1.自我介绍 树立权威 2.刺激痛点 导入价值 3.破冰游戏 营造氛围 结合给定素材,设计开场方式 三、教/练 “教”的清晰 -结构化- 1.P:引发问题 2.E:解释分析 3.E:举例说明 4.T:检测巩固 结合给定素材,套用PEET结构优化其讲解过程 “教”的形象 -右脑化- 1.打比方 2.举例子 3.图示化 结合给定的案例素材,完成演练 “教”的有趣 -互动化- 1.提问技巧 2.小组研讨 3.案例分析 4.模拟实操 5.角色扮演 6.出题挑战 为给定课程片段添加至少5次有效互动 “记”的牢靠 -口诀化- 1.提炼记忆点 2.串联记忆点 为给定的课程片段提炼便于学员记忆的记忆点 四、“收尾”1+3 1.一个基础项 2.三个加分项 为给定的课程片段设计收尾环节
详细版大纲 -课程内容开发部分- 引入篇:好课程的三个标准 一、言之有物 聚焦问题 1.聚焦业务痛点 2.给出明确解决方案 二、言之有序 便于记忆 1.逻辑清晰 2.重点突出 三、言之有趣 干湿搭配 1.化干货为案例 2.化单向讲授为共同参与 第一讲:先定人 再定题--把课程讲到学员的“心坎”里 一、三轮聚焦 锁定业务痛点 1.聚焦对象 2.聚焦任务 3.聚焦问题 二、两个维度确定刚需课题 1.不务正业型:个人需要 组织不需 2.一头热乎型:组织需要 学员不需 3.强身健体型:组织需要 学员需要 4.两头较好型:组织急需 学员急需 第二讲:定目标--课堂上需要完成的KPI 一、制定目标的重要意义 1.围绕业务问题 不偏离 2.检验教学效果 有标准 3.督促教学过程 有准绳 二、教学目标的格式要求(ABCD格式) 1.A:某人 2.B:干某事 3.C:某条件 4.D:某程度 三、教学目标的三个重要原则 1.可衡量 2.必检验 3.保证问题被解决 第三讲:定干货 搭结构--萃取个人经验 一、定干货 1.缺干货的表现 1)只有理念,无方法 2)有方法,不够细化 3)有步骤,门槛过高 2.干货的构成 1)步骤 流程 2)要点 难点 3)常见问题/解决方法 4)工具表单/话术 3.细化颗粒 榨出干货 1)一级细化:步骤名称 2)二级细化:具体行为 3)三级细化:问题/方法 4)四级细化:落地工具 二、搭结构 1.合并章节 1)合并同类知识点 2)剔除冗余内容 2.章节命名 3.搭建逻辑 1)Why-What-How式 2)时间式 3)并列式 4)流程式 第四讲:定形式--干湿搭配 拒绝枯燥 一、搭配案例 1.案例的形式 1)文字类 2)图片类 3)视频类 2.案例的类别 1)佐证型:塑造价值 2)解释型:降低理解门槛 3.需要添加案例的场景 1)枯燥的知识 2)重点的知识 3)专业的知识 4)空洞的理念 二、搭配教学活动 1.提问互动 2.小组研讨 3.案例分析 4.模拟演练 5.出题测试 三、课程心电图:让课堂“律动”起来 第五讲:定评估--检验目标的达成情况 一、对知识类内容的评估 1.评估重点:记忆程度 2.评估方式 1)出题测试 2)提问回答 二、对技能类内容的评估 1.评估重点:应用程度 2.评估方式 1)角色扮演 2)情境模拟 4)案例分析 3)实操/模拟实操 第六讲:定标题--让学员蠢蠢欲动 一、标题的类别 1.课程标题 1)一句话式标题 2)主副式标题 2.章节标题 二、标题需具备的功能 1.温饱级:简单明了 2.小康级:富含新意 3.富贵级:激发欲望 -授课技巧部分- 引入篇:建认知 明理念 一、什么是成功的培训? 1.记得住 2.学得会 3.用得出 二、分享/演讲/培训的差别 1.分享式培训:以自我为中心 2.演讲式培训:以知识为中心 3.真正的培训:以学员为中心 三、内训师授课常见问题 1.照本宣科 太枯燥 2.术语过多 难理解 3.宣导理念 不落地 4.缺乏互动 无参与 四、课程的分类 1.知识类 1)记住为目标 2)需对知识做“精加工” 2.技能类 1)应用为目标 2)需加入大量的实操演练 3.态度类 1)触动为目标 2)需加入大量故事案例等 第一讲:塑造讲师的职业风范 一、用声音塑造气场 1.放大嗓门 2.抑/扬/顿/挫 二、用肢体拉近距离 1.站姿 2.手势 3.走动 4.眼神/表情 三、快速化解紧张情绪 1.接纳紧张 2.关注“笑脸” 3.超量的准备 四、意外情况的应对 1.忘词 2.互动冷场 3.刺头挑战 第二讲:开场勾--抓住眼球 激发兴趣 一、自我介绍 树立权威 1.学历 2.经历 3.成就事件 二、刺激痛点 导入价值 1.扎心三问 2.反例刺激 3.制造差距 三、破冰游戏 营造氛围 1.姓名帐篷 2.搭讪高手 3.共建家园 第三讲:教/练--深入浅出 拒绝枯燥 一、“教”的清晰--结构化 1.P:引发问题 2.E:解释分析 3.E:举例说明 4.T:检测巩固 二、“教”的形象--右脑化 1.右脑化教学的优势 1)化繁为简 2)避免枯燥 3)塑造价值 2.右脑化教学的常用方式 1)举例子(文/图/视频) 2)打比方 3)图示化 三、“教”的有趣--互动化 1.互动式教学的优势 1)增加课堂趣味 2)促进知识转化 3)降低老师压力 2.常用的6种互动方式 1)提问互动法 2)小组研讨法 3)案例分析法 4)模拟实操法 5)角色扮演法 6)出题挑战法 四、“记”的牢靠--口诀化 1.提炼记忆点 1)切块 2)压缩 3)提纯 2.串联记忆点 1)成语串联法 2)隐喻串联法 3)画面串联法 第四讲:收尾--“1+3”结构 一、1个基础项:复习巩固 1.互教互学复习法 2.海外游学复习法 3.知识竞赛复习法 二、3个加分项 1.解答疑问 2.感性升华 3.号召行动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