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有企业风险防控——风险识别、评估与管控 第一部分:课程大纲 一、引言
- 国有企业风险防控的重要性
- 风险防控在国企经营中的战略地位
二、风险识别与评估 · 风险的来源与分类 · 风险识别的方法与工具 · 风险评估框架 · 风险概率与影响评估 · 风险矩阵与风险等级划分 三、重点领域风险管控 · 市场风险 · 财务风险 · 运营风险 · 法律风险 · 战略风险 · 风险规避 · 风险降低 · 风险转移 · 风险接受 四、风险数据库的建立 · 风险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· 风险数据的分类与存储 · 风险数据库的查询与分析 · 初始信息收集 · 风险信息标准化 · 数据库系统的选择与实施 五、风险防控的完整流程 · 风险识别 · 风险评估 · 风险应对计划制定 · 风险应对措施实施 · 风险应对效果评估 · 信息收集的方法与渠道 · 风险信息库的更新与维护 · 风险管理策略的框架 · 策略制定与实施的关键步骤 · 风险监测机制 · 风险预警系统 · 风险报告制度 六、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 · 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审计 · 风险管理的内部评估 · 监管机构对国企风险管理的要求 · 外部审计与合规性检查 · 风险防控经验的总结与分享 · 风险防控流程的优化与更新
- 国有企业风险防控的总结
- 未来风险防控的趋势与挑战
- 学员互动与问题解答
以上大纲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培训内容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。 第二部分:国有企业风控管理案例 一、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: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能力建设实践 案例背景:
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国宝武”)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,在转型过程中,结合“管资本”功能定位,构建了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相匹配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。 案例内容: · 中国宝武将风险细分为战略与投资风险、经营风险、内部纯粹风险与外部纯粹风险等,并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。 · 战略与投资风险的管控目标是科学决策,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、优化集体决策机制来提升决策的合理性。 · 经营风险的管控目标是及时预警、减少经营损失,通过建立市场研判与预警机制、快速响应市场的决策机制来提高市场敏感度。 · 中国宝武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全面风险管理总体框架,聚焦风险管理重点要素,强化风险管理协同运作。 · 加强了组织保障,确保了公司稳健经营和总体目标的实现。 案例成效:
中国宝武通过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,有效提升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重大风险防控能力,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 二、原油宝事件:中国银行风险管理教训 案例背景:
原油宝是中国银行推出的挂钩境外原油期货的交易服务,因2020年4月市场价格大幅波动,导致大规模亏损和纠纷。 案例内容: · 原油宝事件暴露出产品设计缺陷、风险管理不善和投资者教育不足等问题。 · 中国银行在风险管理和产品设计上存在明显不足,导致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。 · 中国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和解决问题,包括赔偿投资者损失、加强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等。 · 监管部门也加强了对银行业务的监管和规范,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。 案例教训:
原油宝事件是一个深刻的教训,提醒银行业在开展金融创新和业务经营时,需要更加注重风险管理和投资者保护,确保业务的合规性和稳健性。 三、茅台“中台战略”失败:战略风险管理案例 案例背景:
茅台电商是茅台集团为满足市场发展需求、推动传统营销模式调整转型而成立的控股子公司,但因内部原因导致解散并进行清算注销。 案例内容: · 茅台电商因内部治理体系问题、决策层权力过于集中等原因导致战略失败。 · 集团党委及下属部门未严格履行职责,公司决策层和执行层边界模糊。 案例教训:
战略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,企业在制定和实施战略时,需要充分考虑内部治理、决策机制等因素,确保战略的可行性和稳健性。 四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:多元化能源供应链的风险管理 案例背景:
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石油”)作为国有大型石油企业,面临着国际油价波动、市场需求变化等多重风险。 案例内容: · 中石油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,对国际油价、市场需求等潜在风险进行持续监控和评估。 · 利用风险矩阵等工具,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,明确风险等级和应对策略。 · 建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链,减少对原油价格的依赖,提高风险抵御能力。 · 积极开发替代能源,如天然气、可再生能源等,降低能源供应风险。 · 加强与国际石油公司的合作,共同应对市场风险。 案例成效:
通过多元化能源供应链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,中石油有效应对了国际油价波动和市场需求变化等风险,保持了企业的稳健发展。 五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: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风险管理 案例背景:
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国移动”)在快速发展的移动通信行业中,面临着技术更新迭代迅速、市场竞争激烈等风险。 案例内容: · 中国移动密切关注行业技术发展趋势,对新技术、新业务进行风险评估。 · 对市场竞争态势进行持续分析,识别潜在的市场风险。 · 建立创新实验室,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,保持技术领先地位。 · 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,共同推动技术创新和应用。 · 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推出差异化产品和服务,提高市场竞争力。 案例成效:
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风险管理,中国移动成功应对了行业技术更新迭代和市场竞争等风险,保持了企业的领先地位和市场份额。 六、中国南方电网公司:电网运营风险管理 案例背景:
中国南方电网公司(以下简称“南方电网”)作为国有大型电网企业,承担着电力供应和电网运营的重要任务,面临着自然灾害、设备故障等风险。 案例内容: · 南方电网建立了完善的风险预警和监测系统,对自然灾害、设备故障等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。 · 对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定期分析,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。 · 加强电网设备的巡检和维护,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。 · 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,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能力。 · 加强与地方政府、气象部门等的沟通协调,共同应对电网运营风险。 案例成效:
通过电网运营风险管理,南方电网成功应对了自然灾害、设备故障等风险,保障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,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。 七、国家电网公司:电网安全与风险防控 案例背景:
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,承担着确保电力供应安全、可靠、高效的重要责任。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,电网安全风险也日益凸显。 案例内容: · 国家电网公司建立了全面的电网安全风险管理体系,对电网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、设备故障、人为破坏等风险进行持续识别和评估。 ·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,对电网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,及时发现潜在风险。 · 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,提高电网的抗灾能力和可靠性。 · 推广智能电网技术,提高电网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,降低人为错误和故障率。 ·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机制,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,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、有效处置。 案例成效:
通过加强电网安全与风险防控,国家电网公司成功应对了多次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,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 八、中国铁路总公司: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 案例背景:
中国铁路总公司作为全国铁路的运营管理主体,承担着确保铁路运输安全、高效、舒适的重要任务。随着铁路网络的不断完善和运输量的不断增加,铁路运输安全风险也日益增加。 案例内容: · 中国铁路总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体系,对列车运行、设备维护、旅客服务等方面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持续识别和评估。 · 引入先进的安全监测技术和设备,对列车运行状态、轨道状况等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。 · 加强列车司机和乘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,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。 · 定期对铁路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,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。 · 加强与公安、气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,共同应对铁路运输安全风险。 案例成效:
通过加强铁路运输安全风险管理,中国铁路总公司有效降低了铁路运输安全事故的发生率,提高了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,为广大旅客提供了更加安全、舒适的出行环境。 九、中国华能集团公司:能源供应与风险管理 案例背景:
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作为国有大型能源企业,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的重要任务。在能源供应过程中,公司面临着市场价格波动、能源供应中断等多重风险。 案例内容: ·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能源供应风险管理体系,对市场价格、能源供应状况等潜在风险进行持续识别和评估。 · 利用先进的能源市场分析和预测工具,对能源市场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。 · 多元化能源供应策略,通过开发多种能源类型(如煤炭、天然气、新能源等)来降低对单一能源的依赖风险。 · 加强与国际能源企业的合作,共同应对能源市场波动和供应中断等风险。 · 建立健全能源储备和应急响应机制,确保在能源供应紧张时能够迅速响应、有效应对。 案例成效:
通过加强能源供应与风险管理,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有效应对了市场价格波动和能源供应中断等风险,保障了国家能源供应的安全稳定。 十、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:原油采购与价格风险管理 案例背景:
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石化”)是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化工产品 生产商之一,其原油采购和价格管理面临着国际市场价格波动、地缘政治风险等挑战。 案例内容: · 中石化通过建立国际市场价格监控体系,实时跟踪国际原油价格变化,利用风险矩阵等工具对价格波动风险进行量化评估。 · 引入风险管理模型,结合历史数据和当前市场情况,预测未来价格走势,为采购决策提供科学依据。 · 多元化采购策略:与多个原油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分散采购风险,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。 · 套期保值交易: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,锁定采购成本,减轻价格波动风险。 · 灵活调整库存:根据市场供需情况和价格走势,灵活调整原油库存,确保生产需要并降低库存成本。 案例成效:
通过原油采购与价格风险管理,中石化成功应对了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和地缘政治风险,确保了原油供应的稳定性和成本的可控性。 十一、中国铝业公司:原材料采购与供应链风险管理 案例背景:
中国铝业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铝”)是全球最大的氧化铝和原铝生产商之一,其原材料采购和供应链管理面临着市场价格波动、供应商风险、运输风险等挑战。 案例内容: · 中铝通过建立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,对原材料采购、供应商管理、运输等环节进行持续监控和风险评估。 ·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,对供应链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,识别潜在风险点和影响因素。 · 多元化供应商策略: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,确保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多样性。 · 供应商评估和风险管理: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审计,确保供应商的质量和信誉;与供应商建立风险共担机制,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和供应链中断风险。 · 运输保险和风险管理:对运输过程中的风险进行保险覆盖,确保货物运输的安全和可靠;建立应急响应机制,应对运输中断和延误等风险。 案例成效:
通过原材料采购与供应链风险管理,中铝成功应对了市场价格波动、供应商风险和运输风险等挑战,确保了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供应链的安全性。 十二、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:航空运营与风险管理 案例背景:
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(以下简称“南航”)是中国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,其航空运营面临着天气风险、机械故障风险、航班延误风险等挑战。 案例内容: · 南航通过建立航空运营风险管理体系,对飞行安全、航班运行、旅客服务等环节进行持续监控和风险评估。 · 利用先进的飞行管理系统和数据分析工具,对飞行数据和航班运行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,识别潜在风险点。 · 加强飞行安全管理:严格执行飞行标准和程序,确保飞行安全;加强飞行员和机组人员的培训和管理,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。 · 航班运行优化:利用先进的航班运行管理系统,优化航班计划和运行流程,降低航班延误和取消的风险。 · 旅客服务提升:加强旅客服务质量管理,提高旅客满意度;建立旅客投诉和纠纷处理机制,及时解决旅客问题。 案例成效:
通过航空运营与风险管理,南航成功降低了航班延误和取消的风险,提高了旅客满意度和品牌形象。
|